呈現本

這篇算是接續上一篇王娟老師演講的續篇,同一天晚上,去學校看大開劇團的表演,劇碼就叫"呈現本".

劇本的寫作方式有別於一般的舞台劇,整齣戲切割成九個小部份,每一個部份彼此之間是獨立沒有串接的個體,簡介中寫到,每一個劇本都是真實發生在劇團團員身上的事件所改寫成的,所以整場戲兩個小時看下來,有一種很真實鮮活的感覺,不覺得像在演戲,演舞台劇,因為戲裡的人也有喜怒哀樂,是真實的喜怒哀樂,和我們一樣,生氣的時候也會罵髒話,成全別人的時候也會暗自流淚,我看到一個細膩刻畫的人生在兩個小時的時間被具體的呈現,有快樂也有悲傷,有親情有愛情也有友情,就像我們的人生一般的精采!

看完之後,我在想的並不是我有沒有被感動到的這個部份,因為答案是肯定的,可是我們不常常都在看完戲之後有被感動的感覺嗎?有時候甚至不需要一齣戲,一支動人的旋律一樣可以感動人......,我在想的是,表演的精采度超乎我的期待,是什麼原因呢?台灣的表演藝術團體已經不斷的在蓬勃發展著,這或許是伴隨著經濟發展之後的文化發展,但是所謂的有文化消費能力的族群,依舊侷限在某些特定的中產或資產階級,一般的平民百姓寧可待在家中看電視或者到電影院看電影,也不會想看歌劇,舞台劇,或者街頭藝術表演,但有消費能力的族群又往往注重於形象和外在的物質化包裝,所以歌劇魅影開放售票後迅速被一掃而空,雪狼湖開放售票不到三天已告售鑿,這些戲劇的欣賞所要付出的金錢代價高昂,但想看的人依舊前仆後繼的湧入,觀眾有興趣的是這部戲的名聲或者是對戲劇的內容真正充滿興趣和熱忱?一部歌劇魅影在不斷的加場演出的狀況下,同樣的也壓縮到其他團體演出的檔期,這樣的現象到底是正面或是負面較多?

我們該思考的問題是,如何提升觀眾的素質,和鑑賞戲劇的能力,我相信台灣的表演藝術團體已經在這塊土地上不斷的努力很長的時間,但是票房的壓力往往讓很多人力不從心,我們需要的是真正能夠欣賞和支持這些默默付出的表演團體,而非一窩瘋靠名聲吃通海的表演,藝術的本質源自於內涵而非外在!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