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述與實踐

上周的研究方法報告,我和宛蓉報告關於Anthony.D.King的著作BUILDING AND SOCIETY,其中在ESSAY4中,Amos Rapoport的論文討論到建築的構成,在前工業化時期之前的地域性建築,因為使用者本身即是創造者,反映在建築的本質上,建築的使用和創造本身是在同樣的需求架構下所構築而成的本體,我們用歷時性的角度試圖跨越時間的因素探討跨文化對形式制度的比較,發現隨著時代的演進進入工業化階段後,現代建築的複雜性導致了建築產業結構的分化,進而衍生出四種不同的類型,也就是建築師,建造者,客戶與使用者四種不同的建築構成過程中的四種角色,而這樣的分工到後工業時期後乃至今日期發展亦趨複雜,因為在這樣的過程中,構築的歷程必然經歷更大範圍的其他社會因素的積累。

這是一個時代發展進程下必然出現的現況,只是這反映在整個環境裡產生了無可避免的衝突,建築師在這當中究竟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是個發人深省的論題,整體社會的價值觀到底怎麼看待一個"建築師",或者一名"建築從業人員"?很有趣的現象也同樣發生在普羅大眾看待醫療從業人員的態度上,過去醫生被視為五術之一,是較為低賤的職業,隨著時代的演進醫生在社會階級中的地位水漲船高,過去的文化傳統甚至也衍生出醫院中的紅包文化,這即是對醫生行業與其醫療專業表示尊敬的一種表現,反之建築呢?建築師的專業在整體社會的氛圍中並不被尊重,多數建築師在普羅百姓的眼中或許更不如一位風水師來的更令他們信服,坊間很多電腦繪圖的補習班多強打著,到他們的課堂接受三個月半年的電腦繪圖訓練,就可以進入這個行業成為人人口中的設計師,多的是業主在坊間翻閱幾本雜誌就意圖凌駕建築師的專業,認為種種柱子開開窗的事情對他們而言,建築師充其量就只是個橡皮圖章的象徵而已。我們這個產業在社會價值觀的主流認知裡是如此廉價,只是,這真的只單純是環境的問題嗎?......

我在思考的是,如果今日建築的專業是實踐社會發展架構下產業專業化細分下的一種結果,那過去在地域性建築發展的前工業化時期,建築的建造者是真真確確的反應了他們對空間對生活對住居的需求,那建築發展的今日,建築師,亦或是建築從業人員,我們在接受過所謂專業的建築訓練後,我們對真切的建築作實踐的時候,我們信仰的是什麼?是在這個組成見成環境裡對四種不同構成角色的一種滿足,還是對自我意志的貫徹?如果是後者,那我們又要用什麼樣的立場說服其他三種不同的角色接受我們的立場?

現在的建築系訓練,非常缺乏田野調查這樣重要的卻不得不面對的功課,我們花費五年的時間把自己禁閉在象牙塔中認識自我認定的真實,畢業後用這樣的意志面對整個社會環境產業的結構爾後抱怨產業的蕭條,專業的凋零與自我價值的淪喪,最後在這樣的自我催眠中喪失了對這個環境的理想與改變的初衷,這是非常可怖的,如果沒有辦法藉由田野調查的訓練,好好對土地對環境作最完整的認知,對不同角色的需求作最深切的反省,又怎麼能夠透過溝通與各種不同角色間的互動創造最完善的結果?我想,這是在關於論述與實踐的過程中,惟有透過田野調查與紮紮實實的訪談與對土地印記的真切反省,才能達到的!

以上一點心得,共勉!~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