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

過了一個農曆年,照例又回嘉義,除了家庭旅行,也參加了一些聚會,見見許久不見的老朋友,過了那個大家都在念書的年紀,可以有這樣的時間一群人聚在一起的,也只剩過年了!

聚會時討論的話題也隨著年歲的增長起了變化,大學時討論的是去哪玩樂哪裡妹仔正,現在開始進展到討論薪水年終,工作環境和投資理財等方面,而我整個過年不斷的被問什麼時候要畢業......~!@#$%^,一方面覺得在聽大家聊天的過程中長知識了,不過一想到自己還窩在學校,說沒有慌亂感是騙人的,聽到大家的薪水在數年間都默默飛奔到我需要仰望的數字,自己連能不能畢業都是[?]怎麼可能不擔心呢?可是就算畢業了又怎樣呢?那個話題是圍繞著這個社會價值的主流核心在打轉的呀!到頭來我們怎麼去定義一個人的成就?追求穩定生活的人努力的擠身公職窄門,盼望得到入場券後一生得以衣食無虞,待在科技業的在一間又一間的公司裡伺機而動,尋找下一個更好的棲身之所......,好像就算我們畢業了,還是很難在這樣的思維模式底下找到立足點,因為我們的專業所學不是被認定支撐這個社會結構的中流砥柱,而是消耗資源沒有產值的一群,或者我們對這個環境的貢獻無法如此顯而易見的被看見。

但倘若始終用這樣的思維模式消極抵抗,沒有更積極的思考自己的生涯規劃,得過且過的惴惴度日,要怎麼看的到希望?我們身處的這個環境,太過安逸的除了在不知不覺間虛度了光陰,也在太過良好的溫室保護下延緩自己的成長和社會化,或許我們常警惕自己莫忘初衷,但所謂的初衷要怎麼建構一套可以奉為圭臬的信條,得以在日後不斷檢視自己,成為生命中對抗我們無法信任的主流價值的信仰?如果我們自身都懷疑了,都不願意起身捍衛,那要怎麼說服其他人去相信?我可以說,我不甩這個世界底下唯利是圖,金錢利益導向的功利主義價值觀,我們可以用時間去證明自己相信的,哪怕是一兩年,三四年或者更久,那要如何證明自己待在這裡的這段時間,比出去工作賺錢來的更值得?在拉長了六七十年的生命軸線的往後都時時感念不會後悔?

或許往後的每次聚會,我和這些老同學間的交集會越來越薄弱,這無關乎我們之間的情誼,而在於我們選擇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只是看到他們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發光發熱,讓我惕勵自己該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不該繼續沉溺,就像我從去年下半年到現在荒腔走板的生活也該重新整理再出發一樣!時間一點一滴的持續流逝,在有限的生命仍須繼續努力,為下一個未見的風景奔跑向前,這樣的努力是為了證明這個選擇和這個價值,給自己看!共勉之~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