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凋敝的年代

P_20190331_161708_vHDR_Auto_HP

不久前趁著某個周末的空檔,我與朋友相約前往青田街晃晃,在日式老宿舍遍布的街廓裡,一幢甫整理過的老建築低調地隱身其中,經典的紅色圓形標誌搭配白牆鐵灰色大門,這裡是徠卡之家。整建後的空間除了保有老建築的古樸風韻,也透過新材料的植入,好多細碎小陶磚的疊砌構築出一道獨特風景,室內除了展示經典的徠卡相機與鏡頭展售之外,也有一塊藝廊區域作為攝影作品的展示,而當期的展覽就是知名紀實攝影師Patrick Zachmann的攝影展。這次展覽側重在Patrick Zachmann眾多作品中,於中港台三地所拍攝的各種生活紀錄,有王家衛電影的側拍劇照、北京也有升斗小民的慣常生活、香港九龍城寨的多元構成、台北夜生活的霓虹閃爍,頗意外地,還看到了1989年天安門事變的紀錄影像。

這不禁讓人聯想到近日徠卡在行銷上發生的事件,徠卡日前在網上公布一組新的形象廣告,在微電影中,透過劇情的推進,攝影師用鏡頭紀錄了天安門事變裡坦克直闖廣場,劍指人民的畫面。廣告一推出便轟動全球,同時也招來廣大中國民眾群情激憤,誓言要抵制徠卡。經過數日的沉默後,這家來自德國的高階相機品牌與廣告做了切割,聲明指出廣告內容與總公司無關,但這樣的聲明卻被廣告製作公司F/Nazca打臉,表示他們的製作內容是充分經過與巴西徠卡授權討論後的結果。



這個事件的發展總讓人覺得有股似曾相識的感覺,每一次類似的相關事件爆發後,企業方所能做的,好像就只有切割再切割,近年在新自由主義的盛行下,為了所謂的市場,作為企業的最基本道德良知和普世價值始終被輕易地拋棄,事實上也不僅是企業,近期從歐陽娜娜到許瑋甯皆是這種扭曲價值的服膺者,如果萊卡這種具有歷史高度的西方企業都把商業利益擺在這樣至高無上的位置,那就不難理解中國為何發展至此。顯然世界為了所謂的市場對這個充滿問題的政體退讓太多,無形中促成了一隻怪獸的誕生。


回過頭來我們重新探討攝影的起源,攝影做為藝術領域的一環所具備的意義,代表的價值是什麼?相機作為一種攝影的最基礎也必須的工具,誠然機器本身沒有話語權亦不存在意識,但作為一種人類觀點的投射,它象徵著一種世人對真相的追尋與探索,從十九世紀的銀鹽到近日我們已經開始拍攝的黑洞影像,相機一直伴隨著時代發展,透過機器的顯相追逐我們渴求的真相,這個真相不是只有日常生活記錄中的美好與陰鬱,更包含了時代的印記,多少記者背負著生命危險帶著相機紀錄一次又一次的衝突征戰,所以我們今日可以回顧戰爭,可以透過影像反省,可以確立正確的觀念與價值,難道民主社會多年來所信仰的價值觀,會因為上述這些發生在中國,或其他封閉專制政體的事件,一而再再而三地受到挑戰嗎?作為一個西方企業的立場在哪裡?作為一個出身民主社會的公眾人物的立場又在哪裡?事情沒有對錯,但總有它的一體兩面,真理理應越辯越明,但絕非隻手遮天或為了利益犧牲價值信奉所能改弦更張,就像Patrick Zachmann的攝影作品,多年後它們都將透過無言的影像不言自明。

留言

熱門文章